就医版|学术版
 
健康教育
水肿消失了?——神奇的中医药
时间:2025-04-10


  以下文章来源于肾悦说 ,作者任飞 林钐

  肾友们经常会出现水肿的情况,有的是眼睑,有的是面部,有的是下肢,有的甚至是全身水肿。

    肾性水肿的原因是什么呢?

 

图片1.jpg

 

  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大量流失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导致胶体渗透压失去平衡,血浆中的水分外渗至皮下,而出现水肿。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分无法正常代谢,水钠潴留,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并且伴随肢体或者全身的水肿。

   

  西医如何治疗肾性水肿呢?

  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病,控制水和盐的摄入量,同时使用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但是长期使用利尿剂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如果是血浆白蛋白降低引起的水肿,通常要补充人血白蛋白。

   

  传统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水肿的呢?

 

图片2.jpg

 

  传统中医认为,水肿的病因一般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水肿的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景岳全书·肿胀》言:“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致病。”水肿的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中医治疗水肿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综合辨证分析而处方用药。《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调节脏腑阴阳,祛瘀血,消积水,穿衣保暖,发汗、利小便,针刺、放血,此为《黄帝内经》中肾性水肿的治疗法则。除了辨证内服中药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辅助治疗水肿。

   

  中医外治:

  中药芒硝,苦、辛、咸,大寒,无毒。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功能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可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别录》云其:“主五脏积聚……除邪气……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梅师集验方》用其治火丹毒“水调芒硝涂之。”芒硝主要含硫酸钠,少量氯化钠、硫酸镁、硫酸钙等无机盐,呈高渗状态。外敷时,芒硝能吸收皮肤内的水分,另外其可使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使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具体方法:先将芒硝研末,装入纱布袋平铺,放置到水肿部位,以纱布或绷带固定,一般外敷4小时,至芒硝凝结成块,每天1次。

  食疗消肿:

  (1)黄芪玉米须茶:黄芪、玉米须各15克煮水,能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2)芡实薏米排骨汤:用芡实30克、薏米30克、猪排骨2两左右,加水适量煮汤,分2-3次服用。芡实补脾益肾固精、薏米能健脾利水化湿,排骨富含优质蛋白质,有提高血浆蛋白、减少尿蛋白作用。

  (3)虫草炖老鸭汤:冬虫夏草功能益肺补肾,鸭肉功能滋阴补血、利尿消肿。取老鸭一只,去毛和内脏,处理干净后,用冬虫夏草15克放入鸭腹内,用线缚扎,加水适量,炖烂,喝汤吃肉,可分2-3天服。有提高免疫力,减少蛋白尿的作用。

  当然,如果水肿严重,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则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此时,应及时至肾病科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治疗。

   

服务热线:021-65415910

医院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保定路230号(200082)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官方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

 

Copyright © 201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沪ICP备2000003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1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