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一种叫做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这种结构通常能帮助神经信号传递从而启动肌肉收缩,因为被破坏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
在我们的身体中,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协同工作,让我们能够运动、呼吸和执行日常任务。然而,对于患有重症肌无力的人来说,这种协作被破坏了。通常症状发生在身体的某一侧开始,如眼睑下垂(眼肌无力)、视力模糊、面部表情困难。
随着疾病的发展,症状可能扩散到四肢、颈部、口咽部,甚至影响到呼吸肌肉,导致呼吸困难。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为(0.5-5)/10万,其终生患病率为10人/10万,年发病率为每100万人中有3-30人,因此,它是一种罕见性疾病。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为什么说重症肌无力“虚痿”呢?
重症肌无力的“虚”是指患者病程中呈现虚弱状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通常是这个状态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也可能是逐渐进展的。这个症状对应传统医学中的“虚劳病”,又称为“虚损”,在中医理论中,虚劳指的是因长期疾病消耗、过度劳累、先天禀赋不足、重病久病迁延不愈,精气耗伤等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的状态。虚劳患者常表现为身体虚弱、精神萎靡、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虚劳的产生和心、肺、脾、肾这几个脏器关系比较密切,从大的类型来讲,又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然后再依据虚的部位不同,也就是累及的脏器不同,可以分为心气虚、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等问题。重症肌无力患者长期肌肉无力,消耗体力,容易导致气血两虚,进一步加剧脏腑功能的衰退。
重症肌无力的“痿”是指患者病情进展导致的肌肉萎缩,因为疾病的自身因素及长期活动减少导致的肌肉萎缩症状。表现为肌肉萎缩,肢体瘦削,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严重时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吞咽障碍,呼吸困难,甚至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无法自主呼吸),严重时导致死亡。
这一症状对应传统医学中的“痿病”,《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曰:“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其含义有二:一是枯萎,萎缩;二是不能行动。前者以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后者以软弱无力、不能行动为特点。故凡临床上有上述特征之一者,即可称为痿病。主要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肌肉失去濡养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肝主藏血,为罢极之本,若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无以濡养四肢、百骸,宗筋失养,久而成痿;若肝肾亏虚,精气不足,久则亦可发为痿病。重症肌无力中的“虚”与“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这两种状态几乎伴随重症肌无力的整个病程。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确切,其中,重症肌无力的“虚劳”主要是由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所致。因此,治疗上主要以补益脾肾,益气养血为主。关于治疗方法,对于虚劳首选毋庸置疑是休息为主,休息不是指完全卧床,而是适当运动。中药治疗以补气健脾、益肾填精为主(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熟地、茯苓、山药、淫羊藿等);针灸、推拿按摩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通过体表的经络和穴位(针刺选穴:足三里、气海、关元、脾腧、肾腧等,艾灸多选用中脘、神阙等,推拿多选膀胱经、脾经、肾经循行部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疲劳。另外,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病因病机都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也需要因人而异。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以及临床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如实反馈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以便中医师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重症肌无力的“痿”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引起。中药治疗方面,内服法多以补气健脾、养血滋阴、调理肝肾的中药为主(常用药物:黄芪、当归、白芍、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等);外治法可以通过外敷、熏洗等方式,直接作用于病患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营养(常用外用药物:桃仁、红花、艾叶、桑枝、徐长卿、伸筋草等)。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滋养四肢肌肉的目的(针刺选穴: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太冲、太溪、阳陵泉、悬钟等;艾灸多选用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体表,促进气血畅通,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推拿部位在萎缩局部的基础上,多以肝经、肾经、膀胱经循行部位为主)。还有,适当进行康复运动,如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另外,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如电刺激治疗、热疗、冷疗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神经功能,防止肌肉萎缩。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个综合调理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耐心和信心,同时结合西医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重症肌无力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能“既虚又痿”,也能“虚而不痿”,但是“痿”中却要伴随“虚”的存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重症肌无力进行“虚”与“痿”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辨证施治、调补气血、通经活络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药物等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在重症肌无力的“虚”与“痿”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