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治涉及神经内科、中医科、五官科、针灸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为推广和普及眩晕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知识,我院脑病科于2024年10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眩晕病中西医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大师云集,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刘毅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张云云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叶青教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李登星教授莅临开班仪式。我院谢春毅院长、颜德强副书记、张益辉副院长,教学管理处郝立爽处长、科研处王华处长、医保办吴骏主任出席。开幕式由脑病科陆逸莹副主任主持。
我院谢春毅院长为开班仪式致辞,并预祝本次学习班取得圆满成功。他表示中医结合在眩晕病诊治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此次学习班的课程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开展专题授课,希望能够传播眩晕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和研究领域新的新技术,新进展,提高诊疗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
本次学习班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邦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刘振国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聂志余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刘毅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张云云教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李登星教授、海军医科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霞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朱旭莹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叶青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跃强教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姜超教授、上海市闸北中心医院黄立宏教授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石云教授、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介勇、徐阿红教授以及我院王长德、冯蓓蕾副教授等多位专家授课。学习班采用线下线上结合形式,方便学员的学习。
19日为线下线上同步授课,我院脑病科王长德主任、陆逸莹副主任、刘笑迎副主任医师担任主持人。
来自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海军医科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闸北中心医院以及我院的专家们围绕《眩晕症的病症结合治疗》、《应用中西医结合思路治疗中医眩晕病体会》、《后循环串联病变取栓治疗策略》、《眩晕规范化治疗的临床获益》、《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及对现代临床的意义》、《复发性眩晕的诊断与鉴别》、《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中西医治疗对策》、《丹迪综合征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关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等主题进行了授课 。
刘毅《眩晕症的病症结合治疗》
张云云《应用中西医结合思路治疗中医眩晕病体会》
叶青《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关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李登星《后循环串联病变取栓治疗策略》
王长德《丹迪综合征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李霞《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及对现代临床的意义》
聂志余《复发性眩晕的诊断与鉴别》
朱旭莹《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中西医治疗对策》
黄立宏《眩晕规范化治疗的临床获益》
20-21日为线上授课,共有1.86万人次参与线上学习。有龙华医院方邦江教授,新华医院刘振国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跃强教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姜超教授参与授课,课程注重中医经典内容在眩晕病临床诊治的应用。
方邦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脑病临床实践
刘振国《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新华模式》
胡跃强《基于扶阳三焦次第治疗眩晕病的思路探析》
姜超《“久治不愈的头晕”诊疗新视角,之精神性头晕诊疗》
近年来精神性头晕发生率较高,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本次学习班聚焦精神性眩晕,邀请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介勇、徐阿红教授以及上海中医文献馆石云教授从中西医角度阐述精神性眩晕的诊疗。
介勇《解读躯体症状—认知躯体症状障碍》
徐阿红《神经心理量表测评方法》
石云《情志病与眩晕》
我院脑病科在眩晕病的诊疗上注重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优势,完成多项眩晕病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我院王长德主任、冯蓓蕾、陆逸莹、刘笑迎、张玲、吴春岚、陈卉、谢安劼副主任,游毅、林宇栋医师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我科在眩晕病诊治方面的经验。希望和学习班的学员加强沟通交流,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王长德《前庭性偏头痛的中西医诊疗》《六气针法治疗眩晕病实践分享》
冯蓓蕾《功能性眩晕》
陆逸莹《眩晕病的中医辨证诊断》
张玲《孤立性血管性眩晕的诊断要点》
刘笑迎《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吴春岚《小脑梗死病例分享》
陈卉《眩晕相关量表的使用和解读》
谢安劼《反复头晕伴周身疼痛》
游毅《六经-八纲-方证认识——眩晕病经方医案解读》
林宇栋《经方辨治眩晕一例》
本次学习班课程内容详实、干货满满,讲解生动精彩,既有基础理论,又有新的进展;既有学术讲座,又有操作演示。通过本次学习班的举办,传播了眩晕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理念,也将更好地提高学员眩晕诊治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脑病科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也是上海市中医优势专科,虹口区医学重点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临床药物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卒中学会及中国卒中联盟授予的综合卒中中心,上海市帕金森病研究联盟单位。
设有病房、门诊、中医治疗室、神经电生理室。核定床位数53张,实际开放60张。开设了脑卒中及脑小血管病、神志病、头痛头晕、记忆障碍、帕金森病、颈动脉斑块、睡眠障碍、不宁腿等专病门诊。
在全市率先开展脑病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管理脑血管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先后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进行推广介绍。关于中风病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对脑内微小病变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神经变性性疾病、神经代谢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功能性神经病变等。常见的病种有脑梗死、帕金森病、焦虑抑郁、舞蹈病、癫痫、运动神经元病、面神经炎、脑炎及脑膜炎、急性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科室确立了8个优势病种,涵盖神经内科各类常见疾病,中风(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恢复期)、眩晕(后循环缺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血压病)、痴呆(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头痛(偏头痛),不寐(失眠),郁病(焦虑抑郁状态)。痿病(运动神经元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颤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