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泵运动
Ankle:是踝,踝关节,俗话说的脚腕子;
pump:就是泵的意思。
名字源于这个练习的作用。
即: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象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这对于卧床及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为什么要做踝泵运动?
1、除了损伤本身以外,手术也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可能需要切口、打孔、复位、固定、缝合等,还可能需要使用内固定的钢板螺钉之类。
2、总之肢体在手术之后,会因为这些创伤刺激引起的循环障碍而肿胀。
3、肿胀之后肢体远端的循环就更差,新鲜含有养分的血液流不过去,局部有炎性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血液流不回来,所以炎症消退就变慢,组织的生长修复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还会因为肿胀对组织产生的压力而加重疼痛。
4、同时因为手术之后的制动,血流变慢,血小板在血管的周边停留和集聚,就很容易形成血栓,早期的血栓又是可以活动的,万一血栓不幸脱落,会堵在肺里、心脏里、或者大脑里。
5、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
6、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7、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
踝泵运动的方法
传统方法:
通过充气产生压力的仪器可以在体外促进下肢的循环。
相当于在体外进行从下到上的柔和地挤压,来帮助远端的血液和淋巴回流。
传统方法的局限:
1、属于被动的运动,下肢的肌肉没有活动,促进循环的效果较差,挤压肌肉,并不会增强肌力
2、充气压迫是在不停地刺激,可能会增加疼痛,此时不能再使用,若腿上打着石膏或者夹板固定,或是不方便搬动,则无法使用。
3、肌肉的活动可以挤压血液回流,每平方毫米横截面积的肌肉中就有500多根毛细血管。
4、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循环、帮助消退下肢的肿胀、活动小腿的肌肉,尽量避免肌肉萎缩,就需要进行“踝泵”练习了。
踝泵运动作用原理
1、通过这样简单的屈伸脚踝,可以有效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跖屈(脚尖朝下):
小腿三角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
背伸(脚尖朝下):
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角肌放松伸长,
肌肉收缩时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肌肉放松,新鲜血液补充
2、环行动作原理类似。踝关节的跖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环绕运动”,对增加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比简单进行踝泵练习效果更好。
怎么做踝泵运动?
屈伸动作:
① 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
②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放松,完成一组动作。
③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每小时练习5分钟,一天5-8次。
绕环动作:
病人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手术后,肌腱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如体力不够或疼痛感剧烈,可只做屈伸动作,待恢复后,再加做绕环动作。
适应症及禁忌症
01 适应症
昏迷、麻痹、完全卧床休息的患者;患者身体某一部位处于制动阶段为保持上下部位关节功能,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如:股骨干骨折后、膝关节术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十字韧带损伤与重建术后等;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多次重复的主动踝泵运动训练)。卧床患者避免关节挛缩、循环不良、骨质疏松和心功能的降低等特殊情况。
02 禁忌症
1、各种原因所致的踝关节不稳、踝部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2、若运动破坏愈合过程造成该部新的损伤,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时,训练也应禁忌。
03 注意事项
1、踝泵运动看似简单,但对预防、帮助消退下肢伤病、术后肿胀作用非常大。
2、一般下肢手术麻醉消退之后就可以进行练习(踝关节术后,足部有石膏固定除外)。
3、刚开始练习时用较小的力量,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强度,练习中如感觉疼痛明显,可以减少训练时间和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