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版|学术版|员工版
 
科室特色

  主动出招预防静脉曲张,勿让“小蚯蚓”悄悄爬上腿

  崩溃了,25岁就得静脉曲张了,手背和胳膊血管也很突出,这可要怎么办呢?

  当被告知静脉曲张很严重,只能把坏掉的血管抽出来去除时,我当即吓得大声哭起来。

  当老师常常站着,于是小腿上就慢慢有了“小蚯蚓”,腿部经常会有酸胀感,就像是走了一天的路,有时候还非常疼,犹如万虫啃噬。

   

  下肢静脉曲张是四肢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病症,许多人深受其害。

   

   下肢静脉曲张是什么?

   

  

   

  或许说静脉曲张,缺乏医学知识的人还很陌生,通俗的说法又叫“蚯蚓腿”,因为患这种病的病人可以在下肢尤其是小腿看到许多像“蚯蚓”样的曲张静脉。病人常感到下肢肿胀疼痛不适、乏力、小腿肌肉酸痛、活动受限。

   

  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四肢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病症。

   

  静脉曲张初期既不痛又不痒,只不过是血管隐约可见,很多人都没有在意它的出现。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给患者埋下了隐患。

  

   

  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危害?

   

  有的患者不重视,能忍则忍,要么自己随便乱找点药来用,等到并发症出现,后果就相当严重了。静脉曲张拖的时间长了,病人会慢慢出现麻木、刺痛、酸胀的感觉,走路感觉很疲惫,有的病人到最后烂脚烂得一塌糊涂了,连骨头都看得见。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淤积性皮炎

  多发生于小腿下l/3或小腿下2/3,出现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萎缩、脱屑、干燥、色素沉着、渗液、瘙痒。

   

  2.浅静脉出血

  由于静脉压力高,曲张静脉的静脉壁厚薄不一,稍微的损伤就可引发静脉破裂出血,甚至有时小静脉可自发破裂而导致出血。

   

  3.淤血性溃疡

  常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稍微外伤,即可发生小腿慢性溃疡(老烂腿),很难愈合。

   

  4.继发性感染

  由于患肢抵抗力减弱,易发生继发性感染。通常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急性蜂窝组织炎等。病人可有高热,恶寒,舌苔黄,舌质红绛。由于丹毒反复发作,淋巴管阻塞,最后发生象皮肿。

   

  5.血栓性浅静脉炎

  下肢曲张的静脉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沿曲张的静脉可触及硬结节或条索状物,有压痛。

   

  

   

  下肢静脉曲张该如何预防?

   

  1.此病有遗传倾向,有静脉曲张家族史,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应勤于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防治。

   

  

   

  2.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直接原因,但过重的分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3.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

   

  4.妇女经期和孕期等特殊时期要给腿部特殊的关照,多休息,要经常按摩腿部,帮助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

   

  5.戒烟,因吸烟能使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变粘稠,易淤积。口服避孕药也有类似作用,应尽力少服用。

   

  

   

  6.抬高腿部和穿弹力袜:抬高双腿使体位改变,帮助静脉血液回流,有利于腿部的静脉压力的降低,防止静脉曲张的形成。弹力袜要选择弹性较高的袜子(医用),在每日下床之前,将双腿举高慢慢套入。弹力袜的压力能改善且防止下肢静脉曲张。

   

  7.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行走,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走路是预防静脉曲张最好的运动。每完成一次行走,足底就会像泵一样将血液倒流回去,从而防止血液倒流的压力。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如何运动?

   

  1.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期

  应该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和长时间坐姿,每次时间不宜超过半个小时,以免形成小腿水肿,渗出较多,应抬高患肢。如工作原因必须站立和长时间坐姿的,应半个小时活动一次或者躺下把双足举高三分钟。

   

  2.下肢静脉曲张恢复期

  适当运动,运动以散步形式,每次走路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路程不超过二公里,禁止超过40度水温的泡浴或足浴,更不能进入桑拿蒸房。

   

  3.下肢静脉曲张痊愈期

  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锻炼程度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避免劳累。如爬山、长途旅游应打裹弹力绷带或穿戴医用弹力袜。

   


服务热线:021-65415910

医院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保定路230号(200082)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官方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

 

Copyright © 201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沪ICP备13014120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1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