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肌无力传统医学科,开展痿痹病的治疗有70余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张近三主任在国内首创重症肌无力“脾肾虚损”的病机学说。李氏痿痹病流派创始人李庚和教授,进一步提出并确立了重症肌无力“培补脾肾”的治疗理念及完整辨证施治体系,并创制 “强力” 系列院内制剂,为重症肌无力治疗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代传承人盛昭园主任以 “补肾通督” 为核心理论深耕重症肌无力全身型治疗,践行 “衷中参西” 理念,凭借传统医学综合诊疗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及海内外众多重症肌无力患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学术上,针药并用,提出 “近行远补” 针刺配穴原则,结合微针近端围刺、滚针循经通络与温针灸补虚扶正;创新内治外治结合模式,提出肌肉疾病治疗性敷贴疗法,研发暖香、温肾系列外敷方;倡导将导引功法融入康复运动;确立 “祛邪扶正,补虚通络,补肾通督” 治疗原则,并推行急性期控病、缓解期巩固、康复期防复的三阶段干预模式,同时注重患者全生命周期人文关怀,为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开拓新路径。
在继承前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专科学术继承人们传承李庚和教授的学术经验,在中医内服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普通针刺、眼针、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滚针、揿针、皮内针、梅花针、艾灸、隔物灸、督灸、刮痧、拔罐、游走罐、穴位贴敷、中药熏药、中医定向透药等传统中医特色综合疗法,采用一体化诊疗模式、罕见病与常见病兼治、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急危重症处理与全病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立足于传承中医整体观念,充分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进一步提高了重症肌无力等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
重症肌无力传统医学科团队现有医生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4人,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1人,上海市中医领军人才学术共同体成员1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1人。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发表相关论文、著作;承担多项各级课题。
专科病房位于五号楼十一楼,整个病区独立配置,并设有醒目的标识,床位16张,病区配置中医综合治疗室;传统医学科门诊与重症肌无力专病门诊设置于六号楼七层传统医学科诊疗区,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及周六上午开诊,另有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中医综合诊疗区以满足专科病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