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性早熟案例不断上升,广大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青春发育问题。
那,究竟什么是性早熟,医学标准上又如何界定呢?
所谓“性早熟”,顾名思义就是性发育提前了,孩子在正常青春期年龄之前过早出现了第二性征表现,同时可伴有性器官发育,体格发育增快等情况。
在2022年最新版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将我国性早熟诊断年龄进行了重新界定:女童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岁前睾丸增大(睾丸容积>4ml/睾丸长径>2.5cm),即诊断为性早熟。
性早熟到底有什么危害?
影响成年终身高:
性激素分泌增多会使骨骼成熟加快,刺激骨骺提早闭合,因此出现身高先赶超同龄人后期反而又落后一截的情况。尤其部分快进展型性早熟以及无遗传身高优势的孩子,成年后可能出现矮身材。
可能是疾病、肿瘤的先兆:
性早熟的诱发原因复杂繁多,除了外源性因素和心理刺激的影响外,更要考虑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刺激性激素分泌增多的疾病,如先天性家族性遗传病、卵巢囊肿、睾丸间质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其它占位性病变等。
儿童心理和社会问题:
青春发育阶段不仅仅是生理、身体的变化,还伴随着精神心理和思维认知的重塑。而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同时,部分性早熟患儿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异常。研究表明,有效治疗性早熟有助于缓解患儿的心理、行为异常表现[1]。
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科学干预?
1、环境因素
近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环境类激素污染物是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是当前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2]。在生活中要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药品、保健品及劣质的塑料、玩具等。
2、营养因素
营养过剩,尤其摄入大量甜食、“洋快餐”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能量在儿童体内蓄积,转化为多余脂肪,促进性腺激素分泌释放,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生活中要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多使用蔬菜水果,避免高卡高热量的摄入,不滥用补品。
3、社会心理因素
儿童出现性早熟与其受到语言、文化环境的刺激有很大关系。不良的视听环境会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导致孩童早发。家长要注意把控电子产品的使用[3],避免儿童接触不良视听刺激并对孩子要做好青春期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醒家长注意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4、不良的生活习惯
近来研究发现,褪黑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青春期提前的一个重要原因。褪黑素能克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能避免性早熟。暴露在人造光源下的时间越长(如开灯睡觉),人体内产生的褪黑激素水平就越低。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避免开灯睡觉,每日适量运动,科学锻炼。
对于性早熟,家长首先要有清晰的认识,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预防性早熟的发生。及时发现性发育的迹象,一旦发现女孩乳房过早地有硬块,男孩睾丸过早地增大,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避免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供稿:卢静
[1]俞建. 儿童性早熟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医杂志,2024,65(5):546-552.
[2] 许瑞英. 儿童性早熟的成因[J]. 中国社区医师,2007,23(21):1-3.
[3]姚溧. 儿童性早熟,预防是关键 [J]. 幼儿教育, 2023, (Z5): 38-39.